期刊封面

《沈阳干部学刊》(双月刊)是中共沈阳市委党校、沈阳行政学院和沈阳市社会主义学院主办的省级综合类学术期刊,国内外公开发行,是中国期刊网来源刊、中国学术期刊(光盘版)全文收录期刊。主要栏目有:党建研究、经济论坛、政法建设、社会管理、文化教育、市情研究等。2018年本刊的重点选题有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
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红楼梦(学生干部论文)(4)
【作 者】: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:
【摘 要】:文研所从开始筹备的时候,教学方针就确定为“自学为主,讲课为辅”。而当时专职教员只有老诗人李又然一人,后来这才又调来雷加、碧野、蔡其矫、西
文研所从开始筹备的时候,教学方针就确定为“自学为主,讲课为辅”。而当时专职教员只有老诗人李又然一人,后来这才又调来雷加、碧野、蔡其矫、西戎等几位担任辅导员。而主要课程,只能邀请各大学的一些专家、教授以及社会名流担任。而这些人又都有自己的教学任务和繁忙的本职工作。经过我们多方努力,有时丁玲同志也亲自登门邀请,最后终于得到了他们挤时间前来授课的允诺。文研所是1951年2月间正式开课的。胡正本来是随军到了四川《重庆日报》,现在也来学习了,另外还有以前延安部队艺术学校的几位同学。其他各根据地来的人,虽然以前不认识,但也读过他们的一些作品。因出身经历大致相同,很快也就熟悉了。大家都是要求进一步提高。对课程的安排也非常满意。讲授古代、现代文学史的是郑振铎、李何林;讲授古典文学的是游国恩、余冠英;讲授外国文学的是曹靖华、冯至;讲授美学的是蔡仪、黄药眠;另外还经常邀请一些名人、专家如:俞平伯、胡风、冯雪峰、周立波、赵树理等人进行专题讲座。政治学习,我们除了文化部党委布置的学习文件外,还增加了马、恩、列、斯论文艺。至于毛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》更是经常要读的文件了。1953年夏天,第一期学员结业以后,基本上是哪里来的回哪里去,只有少数几个人做了调整。那时候北京各出版社、文艺刊物编辑部都缺年轻编辑,他们很快就被一抢而空。后来其中不少人成为了这些单位的骨干。附记:摘自《马烽文集》第七卷(大众文化出版社2000年2月第一版)。 五有人著文回忆:《中央文学研究所学员、师资和课程(1)》——中央文学研究所的校址在鼓楼东大街103号,另外在鼓楼东大街156号和后海北官房27号有房产(主要是做学员的宿舍)。从1950年开始的丁玲时期的“中央文学研究所”(中央文化部和文联共同管理),到1953年后的田间、公木时期的“中央文学讲习所”(全国文协管理),前后经历7个年头,开设四期五班(第一期两个班),结业学员279人。经历1955年的“丁陈反党集团”事件和1957年“反右”运动,中央文学讲习所终结。直到1980年,重新恢复建制,改称“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”(李清泉任所长,徐刚任副所长)。1985年改称“鲁迅文学院”(唐因任院长,1991年由刘白羽接任),终于实现与前苏联“高尔基文学院”的名称接轨的宿愿。但此时的“鲁迅文学院”,或者说作家协会,与风起云涌的20世纪50年代相比,已经不可同日而语。以上这段文字大致可以,再深究些则含糊了,该文明显有不认真、不讲究、不确定之处,即使引入被当作庆祝建院50周年所陈列的展板上的表格说明文,也是缺这少那的——下面所附表格,是2000年鲁迅文学院庆祝建院50周年展览时制作,但中央文化部1954年1月的公文所示为“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”,并附有方印图案,特此说明。中央文学研究所学员的选拔和标准,在上一节的“草案”中已有详细说明。第一和第二期学员属于调干性质,有些学员同时兼工作人员,比如马烽、徐刚等同时兼任文学研究所的干部和老师。综合鲁迅文学院展览资料和学员回忆文章,前四期五班的学员情况如下:1. 第一期第一班为研究员班,1950年10月入校,1953年6月结业。学员有:马烽、西戎、李若冰(沙驼铃)、唐达成、陈淼、古鉴兹、徐刚、陈登科、李纳、怀、周雁如、司仃、张今慧、吴长荣、王雪波、高冠英、郭小兰、王慧敏、段杏锦、董伟、逯斐、葛文、胡正、王景山、王谷林、丁力、雷加、张学新、杨润身、徐光耀、朱靖华、胡昭等。2. 第一期第二班研究生班,1952年9月入校,1953年8月结业。学员有:曹道衡、马拉沁夫、毛宪文、刘真、张凤珠、龙世辉等。3. 第二期1953年9月入校,1955年3月结业,学员有:邓友梅、张志民、白刃、孙静轩、沙鸥、苗得雨、赵郁秀、胡海珠、刘真、王谷林、和谷岩、王有卿、刘超、沈季平、漠南等共43人。另外还有24名是第一期转过来继续学习的。第二期实际上是67人。4. 第三期是1956年上半年的短训班,学员有:吉学沛、李学鳌、胡万春、流沙河、梁信、钟艺兵、任大霖、王剑青、胡景芳等60人,主要是从第一次全国青年文学创作者大会代表中挑选的。5. 第四期文艺编辑班1956年10月入校,1957年6月结业。学员有:马德波、王平凡、王成刚、王占彪、李 昭、高歌今等99人。总的来看,第一、第二两期学员的素质比较高。第一班成名作家比较多,主要来自老解放区和解放军的青年作家。第二班是从各大学选来的:曹道衡、毛宪文、白婉清、王有钦、许显卿等来自北京大学,龙世辉、王鸿谟来自辅仁大学,还有复旦大学等高校的。
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
文章来源:《沈阳干部学刊》 网址: http://www.sygbxk.cn/zonghexinwen/2022/1221/2380.html
上一篇:干部学刊论文写作方法(学术论文写作的方法)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