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刊封面

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红楼梦(学生干部论文)(11)
俞樾,字荫圃,号曲园,是从顾炎武、戴震、王念孙父子一脉相承的朴学大师,负盛名,治学深邃,对要求十分严格。太炎在这里首尾七年,精研古训,博考事迹,长进很快,时有创获,为他日后的学术成就打下了结实的根底。
在这段时间里,太炎还向名儒高学治、谭献请教经学和文辞法度,向深通“三礼”的黄以周、精通《周礼》和《墨子》的孙诒让、钻研佛学的宋衡问过学,结识了夏曾佑、杨誉龙等朋友。这些师友,对他的学术造诣都有一定影响。
二、走出书房探索救国之道1894年,甲午战起,大败。翌年,签订了丧权辱国的《马关条约》。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,把章太炎从宁静的书斋里驱赶到资产阶级变法图强的热潮中来。他钦佩康有为等举人的“公车上书”,赞赏康设立强学会,并从杭州寄会费银十六元报名入会。1896年,梁启超、汪康年、夏曾佑等在上海创办《时务报》,邀章入社。章遂于1897年春天离杭赴沪,担任《时务报》撰述,开始投入了政治活动。
那时,章太炎赞同康有为、梁启超的变法维新主张,思想上却有分歧。因为康有为打出孔丘的旗号,倡言“托古改制”,太炎不同意神化孔丘、建立孔教,对于把康有为捧为“教皇——南海圣人”,极端不满,加上学术上一个是古文经学派,一个是今文经学派,门户之见,辄如冰炭。后来他在《自订年谱》中说:“春时在上海,梁卓如倡言孔教,余甚非之。”
还说:“康氏之门,又多持《明夷待访录》,予常持船山《黄书》角之。以为不去满洲,则改法为虚语。”为此,在《时务报》馆,章太炎与康有为的梁启超、麦孟华等时常争吵,几经动武。勉强工作了几个月,他就愤而离去,往返沪杭间,参与《经世报》、《实学报》、《译书公会报》笔政。
是时,继德国出兵强占胶州湾后,沙俄舰队又侵入旅顺口,帝国主义列强竞相效尤,“瓜分之形,皖如泰山”。1898年1月,章太炎上书李鸿章,祈求他联日抗欧,挽此危局。不久,章太炎应湖广总督张之洞之请,来到武昌。
张之洞是继起的洋务派头目,在改良主义运动高涨的时刻,他趋附维新,以“中学为体,西学为用”为宗旨,撰写《劝学篇》,筹备出版《正学报》。他延揽章太炎人报馆,是想利用章在学术上的成就,增强自己的声誉,章太炎则以为借助张之洞这样大权在握的汉族官僚,或可推动变法,所以欣然。两者趋向既异,矛盾很快就暴露出来。
张之洞请章太炎商讨《劝学篇》,章对书中侈谈的要忠于清王朝的“忠君”说教十分反感,认为所谓“忠”,无非是“上思利民”、“朋友善道”和“憔悴事君”三项,现在清王朝蹂躏汉族二百多年,“视民如雉兔”,早已无“忠”可言,要谈“忠爱”,等到革命以后。这些话,吓坏了张之洞及其幕僚,他们便把章太炎逐出报馆。
章太炎离鄂返沪。不久,《时务报》馆排走梁启超,由汪康年经理改名《昌言报》,仍聘章太炎参加笔政。这年9月,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在北京发动,囚禁光绪皇帝,杀害谭嗣同等“维新六贤”,并到处搜捕维新派人士。康有为、梁启超逃亡海外。
12月初,章太炎也因遭受通缉,应日本友人之召,避地,任《台北日报》记者。次年春天,他着手把自己的以及关于经学、史学、哲学、文学、音韵等方面的论著,辑订为《馗书》。夏天,来到日本,寄寓梁启超在横滨所设立的《清议报》馆。经梁启超介绍,他认识了。9月返回上海,参加《亚东日报》编务。是年冬,《馗书》木刻本付梓。
1900年,义和团运动爆发,八国联军入侵,清的帝国主义走狗面目暴露无遗。本来,戊戌变法的失败,已激起章太炎对改良主义道路的深深怀疑,而义和团群众的反帝斗争和清的残民媚外,更促使了他的觉醒。
是年7月,康有为的、谭嗣同的同学唐才常,秉承老师的意图,在上海发起“张园国会”,创设自立会,组织自立军。到会者有容闳、严复、章太炎等八十余人,推举容闳为会长,严复为副会长,唐自任总干事。
会布的宗旨是:
一、保全自,创造新自立军;二、决定不承认清朝有统治之权;三、请光绪皇帝复辟。对于会议宗旨,章太炎坚决反对,认为“不当一面排满,一面勤王,既不承认满清,又称拥护光绪皇帝,实属大相矛盾,决无成事之理”。
三、奋起革命为表示反清的革命决心,他当场“宣言脱社,割辫与绝”,脱下国服,换上西装,后来还写了《解辫发》一文以明志。断发易服,标志着章太炎与改良主义决裂,从此踏上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征途。
文章来源:《沈阳干部学刊》 网址: http://www.sygbxk.cn/zonghexinwen/2022/1221/2380.html
上一篇:干部学刊论文写作方法(学术论文写作的方法)
下一篇:没有了